人該「學」些什麼?
※人生的歷程中,充滿各種的挑戰,該學的一定很多,簡單的劃分,可以分成生存、生活、生命之學三部份。
生存之學:在學得一技之長,以求得溫飽。
生活之學:在學習活出意義,以實現自我。
生命之學:在體悟生命道理,以開發潛能。
人生的歷程中要學的東西很多,生也有涯,學也無涯,學也學不完,到底該學什麼?簡單分成三類,一個是生存之學,就是讓你在社會上能夠活得下來,比如學校會教我們一技之長,能夠得到基本的溫飽。一般除了人之外,其他動物,你注意看,牠只要在動的時候都是在找吃的,停留在生存這個層次,能夠生存最重要;進一步叫作生活之學,動物就沒辦法,作爲人,萬物之靈,要去追求意義,一種自我實現。最後一層,人會問到底我是怎麼回事?爲什麼我會來到人世間?來到人世間所爲爲何?是不是死了之後還存在?如果存在,要往哪裡去?這就是生命的道理,有這樣的問題,會開發出他很多的潛能,從累生累世累積的去開發智慧、能量。如果只是爲生存、溫飽,那有一天會發現人來到世間只是一天過一天,只是爲了能夠活得下去,跟其他動物有什麼兩樣?每天勞勞碌碌,一晃眼就過,實在是空虛地來空虛地走。
古代人學射,射箭射不中要反求諸己,沒有說要怎麼射箭才能射得準,屬於一技之長的部分講得很少,不需要教我們怎麼耕田?賺錢?這些自己就會了,要學這個,不用到孔門來,孔門是要成就聖人之學的,整個儒學是給我們好的觀念,所以《論語》一開頭從〈學而篇〉開始,孔老夫子先告訴我們學習並不是很困難很辛苦的事情,要先懂得學習之樂,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?」生活、生命的學問好像聽起來很嚴肅,不過學起來會很快樂!
古代北宋宰相趙普曾說,半部《論語》可以治天下,可知《論語》之用大矣,是一部很重要的經典。然而忙碌的現代人,可以從《論語》中學到什麼呢?《論語》中可能沒有現代人想要的賺錢術,但卻有一些致富的好觀念,因爲「觀念勝於知識和手段」,所以好的觀念影響一個人的思想言行,也決定一個人的命運。
《論語》中更重要的是做人處事的好觀念,這些好觀念謂之「道德」。孔子將其內容界定爲三綱(君爲臣綱,夫爲妻綱,父爲子綱)、五常(仁義禮智信)、五倫(君臣、父子、夫婦、兄弟、朋友)、八德(孝悌忠信禮義廉恥)等,也是一位君子所必要具備的內涵。儒家說的「君子」,是一位有道德、有學問、有治國能力,且彬彬有禮的人,也可說是理想人格的具體展現。整部《論語》可看成是孔子教育弟子成爲一位君子的言行記錄,甚至可以說成是成就一位君子的教科書。